7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四川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時期,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完成14.92萬噸、0.79萬噸、5.95萬噸、2.53萬噸。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
方案提出十大重點工程:
(一)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
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推進節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引導企業實施原料、燃料清潔替代,提高可再生能源資源應用比例。“十四五”時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
(二)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
堅持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導向,加快培育一批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重點園區,支撐產業集群化發展。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推動工業園區能源系統整體優化和污染綜合整治,鼓勵工業企業、園區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具備改造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建成一批節能環保示范園區。
(三)城鎮綠色節能提升工程
全面推進城鎮綠色規劃、綠色建設、綠色運行管理,推動低碳城市、韌性城市、海綿城市、“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提高建筑節能標準,開展先進綠色低碳建筑技術示范應用,加快發展超低能耗建筑。積極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光伏一體化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高能效熱泵等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
(四)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
推動綠色鐵路、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機場建設,有序推進充換電、加注(氣)、加氫、港口機場岸電等基礎設施建設。
(五)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
因地制宜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深入推進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繼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能力,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到2025年,全省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達到75%,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六)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
積極開展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綠色性能診斷和評估,加快公共機構重點用能單位和既有建筑圍護結構、數據機房、空調、照明、光伏等設施設備節能改造;加強公共機構能耗監測體系和能耗數據統計“全省一張網”建設。“十四五”時期,全省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4%、人均綜合能耗下降5%、人均用水量下降7%、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下降7%。
(七)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
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秋冬季攻堅行動,加大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污染整治力度;以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河湖水域生態修復、濕地工程、入河排污口整治、流域環境風險及應急管控等為重點,實施沱江、岷江等流域水質鞏固提升項目、川渝跨界河流水污染綜合防治項目;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扎實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農業面源、船舶、尾礦庫等污染治理工程;著力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實施水源涵養能力提升工程。
(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
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存量煤電機組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持續推動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
(九)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工程
推進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工程,實施全過程污染物治理。推動涉揮發性有機物行業落后產能淘汰、產業集群整合升級;深化石化化工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加強油船和原油、成品油碼頭、儲油庫、油罐車、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
(十)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工程
加快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實施一批土壤安全保障項目、固體廢物綜合整治項目、重金屬減排項目、危險廢物處置項目,推動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